新时代新征程上,湖北锚定“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目标定位,以“七大战略”为总抓手构筑发展新优势。在具体落实和实践推进过程中,尤需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精髓,善用普遍联系的系统思维把握关键环节、善用对立统一的矛盾思维破解发展梗阻、善用矛盾转化的实践思维激活发展势能,让战略蓝图在辩证施治中转化为发展胜势。
唯物辩证法揭示,事物普遍联系构成有机整体。实施“七大战略”需跳出一域谋全局,在要素整合中培育系统竞争力。
强化战略耦合的“黄金支点”。强化能级跨越战略与枢纽提能战略耦合,形成“双轮驱动”,以“轨道上的湖北”“水运上的湖北”“航线上的湖北”构建要素流通大动脉,在战略服务功能提升中以离岸在岸一体化打通“双循环”经络,推动经济总量不断跨越。强化科创引领战略与产业倍增战略耦合,实现“双向奔赴”,实施高能级科创平台培育工程为“头雁工程”插上创新翅膀,健全“61020”全链条攻关体系为“三链融合”注入硬核动能,推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激活要素联动的“乘数效应”。美丽湖北战略与文化创新战略需要在“两山转化”中相映生辉,夯实长江大保护的生态本底,托起“荆楚文脉赓续工程”,同时推动“碳金融中心”建设与“五个一”文旅品牌塑造构成绿色经济双螺旋。区域联动战略方面,需要以汉襄宜“金三角”区域协同发展辐射带动全省冲刺9万亿经济总量,既发挥都市圈、城市群的辐射引领作用,也以县域经济“满天繁星”作支撑,加快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区域样板。
锻造闭环运行的“战略齿轮”。建立“战略引领—体系建设—政策供给—要素保障”四维闭环,发挥战略引领作用,整合各类资源,推动支点建设提速。如能级跨越的万亿台阶需要全力推进“71020”高校创新体系建设。又如产业聚链成群的雁阵梯队离不开“三链融合”的政策润滑。同时,需要加强要素保障,发挥要素集聚功能。这种系统集成思维有助于在多重变量中校准航向胜亿优配,保持战略牵引定力。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推进战略实施还需以“问题导向”把握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破立并举中开辟发展新境界。
把握“破与立”的辩证关系。传统产业“脱胎换骨”与新兴产业“聚势突破”构成转型二重奏,既要钢铁、化工等支柱产业“老树发新芽”,更需量子科技等未来产业“新苗成森林”。这种新旧动能转换,恰似凤凰涅槃,需经历烈火淬炼。
统筹“稳与进”的动态平衡。能级跨越既要GDP总量“撑竿跳”,更要防范“虚胖症”。经济总量离不开科技创新“含金量”、绿色低碳“含绿量”、民生福祉“含情量”三重认证。科创引领战略中,既要“揭榜挂帅”攻克“卡脖子”技术,也要警惕“唯论文”“唯专利”倾向,让创新回归服务发展的本源。
协调“点与面”的空间张力。区域联动战略面临“虹吸效应”与“辐射效应”的平衡。武汉冲刺3万亿过程中,需警惕“大树底下不长草”。县域经济振兴要避免“撒胡椒面式”投入。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战略推进需善用“危机辩证法”,在化危为机中开创发展新局。
把压力转化为改革势能。针对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梗阻,以“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破冰,构建“实验室—中试基地—产业园区”三级跳体系,让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同频共振,将制度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把劣势转化为特色优势。依托“千湖之省”生态本底,大力拓展“两山转化”实现路径,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串联“长江客厅”,发展碳汇交易培育绿色金融新业态。针对县域经济短板,实施“群雁工程”打造特色产业镇,让“一县一品”成为乡村振兴活力源。
把挑战转化为发展机遇。把握全球产业链重构窗口期,推动汽车产业向新能源智能网联转型,光电子信息产业向“光芯屏端网”纵深拓展。抢抓“双碳”战略机遇,实现环境保护与产业升级双重跃迁。
总之,“七大战略”是一场深刻的辩证实践。唯有以普遍联系思维增强战略协同力,以对立统一思维锻造矛盾破解力,以矛盾转化思维培育发展新动能,才能在把握“变与不变”中胜亿优配,推动支点建设蹄疾步稳,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篇章。
360配资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