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郭锦辉
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运行稳步前行、向新向好。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总体上看,上半年,国民经济不仅实现了量的合理增长,而且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这反映出我国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经济实现了质的有效提升。
内需稳步扩大 消费支撑作用显著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是52%、16.8%、31.2%,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8.8%。二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52.3%,较一季度略有提升。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决策咨询部综合形势处处长、研究员刘志成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上半年,内需是经济增长的主动力,消费作为经济增长“压舱石”的作用进一步彰显。从消费结构看,上半年,商品零售额、服务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5.1%、5.3%。服务消费热点不断涌现,内生增长动力较强,增速快于商品消费,占比上升。从投资结构看,受大规模设备更新支持政策带动,上半年,全国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7.3%,成为投资增长的绝对主力。
值得注意的是68配资,部分升级类商品销售增势较好,上半年,体育娱乐用品类、金银珠宝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22.2%和11.3%。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类、通讯器材类、家具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30.7%、25.4%、24.1%、22.9%。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消费升级类和“以旧换新”政策相关产品增速较高,这说明消费者仍有消费升级的愿望。从总体上看,消费动力还需要靠政策进一步刺激。
三次产业协同发展 产业结构不断升级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4.7%、36.2%和59.1%。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在提升。上半年,服务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0.2%,比上年同期上升5.8个百分点。服务业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3.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上升0.5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比上年同期上升0.7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在经济中的比重继续上升,而第一产业占比在继续下降。在第二产业中,分产品看,3D打印设备、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43.1%、36.2%、35.6%。这表明,我国工业产品的技术含量在不断提升,经济结构在不断优化。在高技术产业中,信息服务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37.4%、26.3%、21.5%,这反映了这些行业目前销售较好,也反映了公众对未来产业发展前景的预期。”苏剑说。
数据显示,上半年,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和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10.2%和9.5%,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3.8和3.1个百分点。典型的生产性服务业,如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上半年分别增长11.1%、9.6%、6.4%。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副部长许召元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重点产业技术进步和效率提升较快,是经济稳中向好的供给侧支撑。在当前我国快速工业化已经基本完成的发展阶段,高技术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较快是产业结构升级的一般规律。
“今年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增长明显快于经济整体增长速度,说明我国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动力仍然较足。我国制造业具有规模大、技术迭代快、创新能力强等优势,上半年的发展仍然体现了这一特点和优势。在当前我国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各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升级速度仍然很快。”许召元说。
持续优化经济结构
下一步,如何推动经济结构持续向优?许召元认为,工业部门,尤其是制造业,是国际竞争的重点,制造业的技术升级和竞争力提升是经济发展的核心支撑。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不仅体现在本身是GDP增长的一部分,还体现在制造业的发展可以带动一部分服务业和其他行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制造业向中高端攀升,能够有效地提升本行业的劳动收入、企业效益和政府税收这3项增加值,进而带动各行业提高创造新价值的能力。通过进一步完善相关体制机制,更好地打通从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再到劳动收入和企业效益提高的传导机制,我国供给侧发展的优势将能够更好地带动有效需求的扩张。
刘志成建议,要进一步拓展居民就业增收空间,大力发展服务消费,尽快清理消费领域的限制性措施,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实现消费和投资互促共进。要在创新发展上下功夫,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在绿色发展上下功夫,营造绿色低碳产业健康发展生态,加快推进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大力推动国民经济向新提质、向绿转型、向智升级。
苏剑建议,下一步优化经济结构要从三个方面发力。第一,要改善营商环境,尤其是加强产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因为这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保障。第二,要加大新质生产力发展方面的投入。第三,要改革科技体制和教育体制68配资,为科技和教育的发展形成一个良好的内在驱动机制。
360配资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